查看原文
其他

美丽中国文献库|富文乡中心小学

美丽中国研究院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
2024-08-30




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经过一年的时间,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二百多个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了调研行动。通过选取一百个具有社会性、艺术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艺术实践案例,并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建立起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旨在以微观视角探讨一百种“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讲述一百个“星星之火”式的动人故事。








富文乡中心小学是一所打破传统学校固有形象,颠覆想象的乡村新校,也是一所彩色立体屋构成的山村微城。它蕴含着立体派的绘画意象,也运用了江南山地园林的现代诠释手法,是充分解放孩童天性的乐园,提供了一种学校设计的新模式。


不同于以往学校机械的、标准的、设计师“专业”强加想象,孩子们眼中的国度都是好奇的、自由的、探索的、差异的、好玩的。校园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和成长诉求。设计师从孩子出发,跳出专业的束缚,根据校园独特的成长文化、地域环境和具体情境,营造出特定情愫,带给孩子们缤纷的美丽新世界。


设计从对中国校园建筑设计的反思出发,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实践重构真正的校园。





距离淳安县城25公里的青山翠谷间,有一片犹如城堡的小屋,每当阳光洒落,宛若琉璃般的外墙瞬间流光溢彩,仿佛置身在童话世界。然而,这所美丽而梦幻的“城堡”就是现实中的富文乡中心小学。如果说眼前这所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小学”,仅仅是靠绚丽多彩的“颜值”被大家所熟知,那些校园里的不同于一般学校的游乐园般的操场、能极大程度激发孩子学习和活动的空间等校园设施,才是让社会、家长和孩子真正喜欢这所学校的理由。打造这所学校的建筑设计者是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的王伟,采访中他说到:富文乡中心小学是他对当今中国校园建筑设计的批判与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新解读,并在实践中重构真正的校园。每个校园都需要承载孩子们不同的梦想和自然成长的诉求,学校就应该是属于孩子们的“小人国”。





Q:您是通过什么契机接触到中小学建筑这个领域的?



A:我一直在设计学校,也在设计其他的建筑,如医院、博物馆、办公建筑等。但是我们会发现,以前设计这些建筑群体,更多考虑的是功能上的“标配”,而在建筑的美观性、独特性,以及使用的人性化方面考虑的比较少。





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会在这些方面做提升。为什么我们要造房子?绝大部分设计师都没有想明白。我希望我们造的房子除了在功能性上发挥更大的使用便利性和人性化,终极的价值是要有独特的美感。在学校建筑中,我们会把设计医院、飞机场等的思考带到学校设计中。以前觉得学校多走点路没关系,学生在学校里吃饭要走很远的路,这就是使用上的不方便,我们是可通过建筑设计的改善来解决这些问题。





Q:富文乡小学原来的样貌是怎样的?政府改建学校的诉求是什么?



A:原来的样貌就是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盒式水平外走廊的那种样子。改建这个学校本来的初衷是探求一种中国乡村大量存在的小规模学校(200名以下学生人数)的教学模式,或者说通过改造,得以提升各方面,让仍在减少的学生人数不再流失或有所回流。



学校原貌



Q:您在设计学校建筑时,会不会结合当地建筑的语言,或者利用一些特殊的建造技巧?



A:我们最近在做一个衢州的学校,没有用当地的材料,但用到了当地的建筑风格。进入全球化时代,你会看到欧洲的建筑在我们中国的房地产中大量泛滥,而且老百姓很喜欢。我们农民造房子也会造成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古时候交通不发达,只能就地取材。现在这个时代用当地的材料,有时候是为了用而用,为了地域而地域,但它可能并不经济,也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我们的设计不仅要追求专业的评价,更要追求社会的评价,以专业的知识创造有普世审美价值的建筑,同时又有自身的独特性。不同的学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杭州的观成实验学校,我们提炼了梅和竹的主题并考虑江南的特色。关于江南到底是什么?我曾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江南是一种感觉:湿漉漉的感觉、春天桃红柳绿的感觉、小桥流水的感觉,一种看不见的感觉。往往我们讲到江南,可能会想到具体的江南,我们看到的那个曾经的江南,是不是就该是这个时代的江南?我们在黄山造房子就要搞马头墙吗?我们也许会用当地的马头墙概念,但并不一定会再做黛瓦和粉墙;我们即使是做某种传统院落的意象布局,但也一定不会去复制过去的那种合院,而是一定会有新意,推陈一定要出新。古时候的合理性建筑基本不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不代表它没有借鉴意义。你可能要吸取古人为什么要这么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启示,也就是借鉴吸取古人的精神。你要做出这个时代的东西,甚至是超越这个时代。





Q:富文乡小学的设计元素是如何提取的?



A:一个真正的建筑设计很多时候并不是建筑学意义上的教条理论分析。当然,富文乡小学其实是从当地的当代村舍中得到了启示,是从民房的集合、聚落、叠合意象中提取元素,把它意象化、艺术化,但不固守专业的束缚。还有学校周围的山也给了我们启示。色彩也是这样来的,为什么用这个色彩?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理念是:学校应该是“孩子们的家”。很多同行他们第一次看到效果图的时候会问:这是学校吗?他们不认为这是学校。很多家长因为这所小学,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有位家长说:“在我眼里,这是中国最像小学的小学。”建成以后,富文小学有了各种媒体频繁的报道,参观者络绎不绝,直至今天仍然如此,可以说它就是中国如今最知名、最美的小学,在世界上它也是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我们要设计这样的一所小学?看起来很颠覆,在我看来它一点都不颠覆。新不新呢?既新也不新。因为我们是为孩子设计学校我们国家的学校有各种设计规范,但大部分的“专业”设计,大家都被框定在在规范里。真正的建筑设计是要考虑艺术层面的,艺术就是要突破规范的。这个突破规范不是说你要违背规范,比如耐擦洗、安全性、光照性、防火性等,这些问题都还是要规范地去解决。但是太多人的脑子里都只有这些设计规范,所以做出来的学校都是一样的,是标准答案”式的建筑学“专业”解决。但我们是可以创造出兼顾美丽和规范的建筑,美是能启示人的当代的学校要追求阳光明媚、身心健康、充满光线,而不是昏暗,因为这是小朋友待的地方。当然,我对每个学校的设计思考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家对富文乡小学说的最多的就是最“美的乡村小学”。有的人说像城堡,有的人说像彩虹,包括色彩,但我们不是滥用色彩。我们一直在讲孩子,小孩子的世界要小。





Q:可以从功能上来谈谈您对学校的理解吗?



A:说到功能,我们的设计更是非常突出的。如果你去采访大部分学校的校长,他们会觉得三十年前的学校,根本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教学和成长、生活的要求。家长、老师理想中的学校,也包括孩子们期盼根本不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现在学校的样子。设计就是在解决功能使用的同时创造美。国内绝大部分学校恰恰是连基本的功能问题都没解决,更何谈美?





我们自己现在住的家跟三十年前都不一样了,我们小时候的家有地下室吗?有入户大堂吗?有电梯吗?学校为什么还是三十年前的漏风、淋雨、一条外走廊的那个样子?我们小时候的商场就是买衣服、买食品的地方,现在的商场里面还有电影院、餐厅、图书馆等各种综合生活设施。我们设计的杭州天都城时代小学,有点像商业综合体,住宿、食堂、体育馆、教室、办公全部在一起,非常方便。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综合体。在功能上,我们也是经过各个部门的审批,满足了所有的设计规范。但它却创造出了完全不同的建筑形象,这个学校已经建成十年了,现在去看它仍然还是非常的特别,跟富文乡小学的感觉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基于我的研究,教室里并不是放几张桌子和黑板,它的功能取决于你希望孩子怎么成长,取决于学校的真正办学理念,并不只是教科书里的那一点点最基本的东西。





Q:您在学校设计方面除了色彩运用,还做了哪些创新的设计?其中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A:我一直在说,我们的设计不仅只有色彩的独特,材料细节、教学方式、健康成长模式、非正式学习与自然的对话等,这些都是有着独特的思考,其背后的核心,是设计真正属于小朋友的成长环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大家关注的富文乡是因为它的外观。除此以外,里面也有很多功能细节,比如那些遮阳可折叠的窗户,还有落地窗,比如特别设计的栏杆,都是国内其他学校设计从来没有的。我们国家有规定,比如窗台低于80公分就要设安全设施,设计师习以为常的认为就是设栏杆,但栏杆不好看,又多了造价,干脆砌墙就好了,规范就把他束缚住了。所以真正的细节恰恰是考虑了人。






Q:您的建筑设计对学校的课程研发是否也有帮助?



A:一定有的。这要说到我们对乡村小学的理解,农村小学不应该是一个城市化的学校,也不应该是一个城镇化的学校。现在很多乡村的小学其实已经跟城市几乎一模一样了,城市教育里有的它都有,也许有时候并不适合乡村。我们国家在努力改革教育体制,现在提倡要发展职业教育和有技能的人,其实很多行业是不需要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比如厨师这个工作需要高等学历吗?不需要。但是,这个技能非常重要,他也是服务于社会,民以食为天,作为厨师拥有一技之长,他一定要上高等院校吗?不一定,他可以研究烹饪,研究食品,可以成为很好的自食其力的人。农村的孩子可以掌握一些技能,但他们现在用的不够好。去年央视的农村农业频道在富文乡小学拍了一个系列纪录片叫《田野里的歌声》,从全国各地找来一些五音不全的小朋友,在这里训练感悟,老师带他们去田野里听鸟的叫声、青蛙的声音,告诉他们这就是音乐。教育可以有很多方式,就像一个学烹饪的小孩,你只是通过书本告诉他要加多少盐,这怎么行呢?一定要让他自己去操作。就像古时候那些采草药的人,他自己会尝试,教育是需要实践的。





在富文乡小学,我们创造了很多东西,比如有攀岩、绳网、滑梯,有很多角落可以让孩子们去玩,去体验,孩子们可以抓网,也可以跑跳。一个从小对美有感觉的孩子,以后可能会成为画家,一个对攀爬有感觉的孩子,也许可以成为考古学家。这个学校的地很大,有山地,也有竹林,到处都可以滑,没必要在楼梯、走廊上弄,可以要做很多探索和实践的教学工作。小学外面就有一块菜地,他们都要求设围墙,这是为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我说你们是在乡村,要发挥乡村的自然特色,把它融入到教学中。很多城里的学校都希望在屋顶上搞一点菜园,他们受环境的因素只能象征性的开辟一点小菜园。小朋友认识一点植物,自己会动手做饭其实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希望生活在我们设计的每一个小场所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些东西,不仅仅是美,能够感受到运动,感受到阳光,感受到生活。别人都说富文乡小学好美好特别,我说也许不是我们设计的有多特别,而是也许大部分的设计实在太平常了,或者说太专业了。



Q:您怎么理解“美丽中国”这个概念?您觉得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美丽中国”本身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美不仅仅是表象上的东西,它本身也是生产力。我认为高世名院长对“美丽中国”的理解是非常正确的,美是可以服务于社会的,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形而上学的或者是虚无缥渺的东西。服装设计的很不错,你就愿意买它;当两辆车的性能一模一样的时候,你就会注重外观或者色彩了;哪怕是买喝水的杯子,你也是挑好看的买。用艺术,用设计者的思考,用美去服务于社会,去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民找寻幸福感。





 延展阅读 










 直播回放 



  • 《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
    一系列学术活动启幕及美丽中国年度人物演讲
    打开以下观看链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727840 


  • 美丽中国城乡发展论坛
    扫描二维码观看:






 编 辑    王瑾雯

 排 版    李一楠

 审 核    汪   莎   陈   坚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6月18日,旨在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专家,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推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aims to respond to the nee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our times and inject art energy into the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It will also pool the wisdom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in art,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culture, ecology to establish a trinity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latforms that functions as an art think tank, a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public aesthetics and a platform for social innovation. This trinity of platforms can promote urban renewal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empowers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he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